桂花:《商痕》
莫羨三春桃與李,桂花成實向秋榮。
桂花是貞潔的,清可蕩滌,濃可致遠,是崇高、榮譽、友好和吉祥的象征。
改革開放三十多年,中國民營經濟正如一叢叢迎風怒放的桂花——沐浴著陽光和雨露,奉獻著收獲與吉祥。
1978年12月18日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,開始了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。1992年的春天,“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,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”,正式奏響了中國市場經濟商業文明的號角。所有的激情、豪情,所有的夢想、理想,都在那激情的歲月燃燒起來。中國特色凸顯出巨大的優越性,民營經濟迸發出無窮的生命力。
30多年來,中國民營經濟日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。
盡管民營經濟發展迅速、貢獻良多,但始終不能與國有經濟平起平坐。如果說國有經濟是家養加培養,那么民營經濟就是天生加野生。委屈中平衡,妥協中前行,虛懷中充實,放棄中收獲,謙卑中完善,正是民營經濟30年風雨歷程的真切寫照。
30年的辛苦、30年的思索、30年的實踐、30年的創造,中國民營企業在不斷的劣汰、優升、裂變中不斷地走出異常,超越超常,回歸正常,完成了我們“以社會為己任,以企業為本位,共創財富、完善自我”的社會使命。
中國民營企業家正是經歷了“汗痕”、“淚痕”、“血痕”,最終留下了寶貴的“商痕”。
2012年華佗論箭組委會聯手中央電視臺,將歷時三年,陸續推出系列大型商業勵志紀錄片《商痕》《商道》《商圣》,旨在梳理中國民營企業三十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脈絡,記錄中國民營企業家三十多年間踉蹌前行、矢志不渝的心路歷程,揭示中國民營經濟與時并進、可持續發展的滄桑正道。
這是一部嘔心瀝血的商業史詩,更是一組催人奮進的命運交響。
相關鏈接